11月26日上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宋玲老师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为主题,为新教师们进行了专题讲座。
宋老师从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诊断、心理危机干预及流程、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在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四个方面结合真实案例对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心理危机干预,一直是社会各界所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大学生非自然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成为自杀高危群体。针对这一问题,宋老师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教师既要做好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对处理,又要注重把功夫用在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把握重点关注时段,了解关注对象,建立 “五早”预警机制,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以科学、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通过宋老师的讲解,大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新老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及早预防,及早疏导、有效干预,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1月26日上午,我校基础部沈兰华老师以“提升课堂思政意识,实现协同育人”为主题为新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沈老师从“一个任务”、“ 三位一体”、“ 三个所有”、“ 四个统一”、“ 四个自信”和“五个要求”几方面对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文件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新老师对课程思政的文件要求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明确。
接着,沈老师通过教学实例辅助理解,引导大家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什么是课程思政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影响四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在与新教师的交流探讨中沈老师指出,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最大元素,不是搬运知识的工具,而是具有情感、爱、生命活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培养学生,首先要让他成为幸福的普通人,然后再成才。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要求教师对课程思政要有正确的理解。课程思政并不简单的等于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相加求和,而是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课程思政如同盐溶于水,是对课程本身所包含的思政元素的再加工过程。课程中所体现的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知识本身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世界观、方法论都是思政元素的重要体现。
通过与沈老师的交流学习,新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建设重在理念,贵在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共同努力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
【撰稿】杜 玮 李佳馨
【摄影】王天天 王丽芳 肖 峰 张寻梦
【指导】王 雪
【审核】王华云